2022年10月7日下午16:0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在沙河主楼A415成功举办“闻诗论坛第十二讲暨北航-理论物理所彭桓武论坛第二讲”。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孙昌璞院士作为主讲人,作题为“理论物理学发展趋势之我见”的学术报告,论坛由北航物理学院院长吕广宏教授主持。
首先吕广宏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隆重介绍主讲老师孙昌璞院士。孙昌璞院士是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院士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师大教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美国ISI“经典引文奖”等奖励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发表文章350余篇,不少工作有长期的影响。近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复杂系统统计热力学和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并积极探索国家需求牵引基础研究的模式创新。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础中心项目《基础能源物理的科学问题》。孙昌璞院士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10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有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他长期负责与组织我国物理学科战略规划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昌璞院士首先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当代物理学的两个方面——还原论和演生论,这两个方面存在分野与统一,互相影响,无法完全分割。而无论从哪个方面出发,物理理论的发展追求都是更加高度概括、更为普遍的规律。孙昌璞院士通过杨振宁先生的探索,为我们讲述了物理之美、数学之美的故事。物理学发展历史表明,物理方程的内涵往往随着物理学发展产生新的意义、物理的理论之美包含在数学之美当中,大道至简。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狄拉克,杨振宁等追求理论极致之美的伟大践行者们,他们看重物理工作的数学之美,拥有着高超的数学技巧,甚至以物理之美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
孙昌璞院士提到,虽然物理是实验学科,但数学的简洁美丽越来越在物理基础概念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物理理论需要实验检验、但是不必看到实时检验的可能。而理论和实验还存在更加复杂的关系。理论预言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些科学家为了得出与理论相符的结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人为选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科学实验应采用双盲原则。孙昌璞院士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同学们吸取了人为丢弃数据、盲从理想模型、忽视双盲检验的教训。孙昌璞院士总结道,理论或实验的目的,并非解释实验或证实理论、而是不断地认识新物质发现新效应,提出新规律。
对于理论物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孙昌璞院士认为,当代理论物理发展可从限于自然物质系统的传统理论物理,逐渐面向复杂系统、国家需求的应用理论物理方向发展。像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利用费曼图描述气候问题、理论物理学家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的决定性贡献、应用热力学的理论解释计算机的能耗极限等等一系列例子都显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研究中都存在着应用理论物理的身影,且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孙昌璞院士热情洋溢的讲述、对物理理论之美的透彻的理解与表述、丰富的故事和例子以及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同学们,一个个紧密联系当代物理发展的理论物理成果和案例,给我们以深刻而宝贵的启示,听过孙昌璞院士高度、宽度、深度共存的报告,让我们得以窥视到理论物理的发展历史、以及深远影响,对未来的理论物理发展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同学们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信心与决心。
最后,物理学院吕广宏院长向孙昌璞院士颁发闻诗论坛主讲人证书,并合影留念。
闻诗论坛:为纪念闻诗先生等老一辈物理学家,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优良学风,弘扬他们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追踪探索物理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凝聚建设一流物理学科的强大动力,北航物理学院特开展“闻诗论坛”系列讲座。以“闻诗论坛”的举办为契机,希望广大师生能够真正领悟以闻诗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北航物理人所传承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书育人与追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北航物理人一直奋斗在路上,为建设一流物理学科和一流物理学院的物理梦而奋斗不息。
北航-理论物理所彭桓武论坛:我校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在2022年6月29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中心举办北航-理论物理所彭桓武论坛系列报告会。彭桓武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我国理论物理和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马克斯·玻恩(Max Born)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职。在核武器初创时期,领导并参与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945年获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